融合教育的突破口在儿童的游戏活动。通过课堂观察,听障儿童深度介入课堂,多半是在游戏情境的感染下自主发生的。
在课堂的第一环节,无论是韵律热身,还是师生之间的语言互动,普通幼儿基本上都进入了乘汽车的情境,而来自特教学校的这名小女孩却很沉默,几乎没有任何表情和肢体动作,很拘谨地坐着,甚至有一种要逃离的感觉。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她总是用小手捂着嘴唇,或者揪着裙角。
到了课堂的第二个环节,老师扮演的司机在教室里转着,学生成了乘客,在司机的招呼下,一个接一个地排到老师身后,和着音乐,做各种动作。我看到那个小女孩的注意力渐渐被吸引了,嘴角一翘,笑了!不过,这个笑容并没有持续很久,就又恢复了沉静。
孩子们上车是通过司机的语言和摸头来决定的,渐渐地,轮到小女孩了。随着“车子”的开动,司机老师走近小女孩摸了摸她的头。小女孩坐着没动,并没有加入的意思。后来,还是坐在身后的特教老师推着她,并且和她一起“乘上车”,她才不太情愿地加入了“乘客”的队伍,但是比起那些欢天喜地,自由舒展手臂、腿脚的幼儿,小女孩不过是跟着走走而已……随着这个环节的结束,大家又回到了座位上。
在课堂的第三环节,老师取出一家人使用的各种道具,有老奶奶的拐杖、老爷爷的白胡子、爸爸的黑胡子、妈妈的漂亮假发……并且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角色扮演。小女孩没有像别的幼儿那样主动,但是当她看到有女生扮演老爷爷并且黏上白胡子的时候,她又笑了。执教老师为了引导她融入其中,招呼着她也选择道具,但是小女孩犹疑了,最后,老师给她一个妈妈的坤包做道具。
接下来就是各个家庭的成员乘汽车了,和第二环节类似,这次是报到什么角色,什么角色就上车。到了妈妈上车时,小女孩还是坐着不动,司机老师索性伸过手,牵着她,特教老师也推一把并陪跑一段,这样,扮演妈妈的小女孩和其他幼儿都跟在司机老师身后,在音乐中开起汽车来了。
他们转着圈,跑动着,开到这边,开到那边……一节20分钟的课很快就结束了。
这是我在“融合教育视野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题开题论证活动中观摩的一节研究课。
虽然课堂上,特殊幼儿在融入正常班级学习生活时还有待改进,但是这种可贵的探索已经显现出一定的成效,特殊幼儿处在改变之中!正如课堂上那个小女孩泛起的笑容,这些微小的改变传递出鲜明的信号:融合教育有效开启了特殊幼儿的心灵之窗,一个新鲜的世界在他们眼前扩展,他们身上某些原本封闭的通道被打开,他们和正常幼儿一样享受着教育的阳光雨露。
这样充满爱的课堂,也激发着我对融合教育如何走得更远的思考。
融合教育是办“适合的教育”的生动实践。在这所幼儿园的墙壁上,高悬着“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的标语,通俗而生动地折射出幼教人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对于特殊儿童,适合的教育更为迫切。他们现在的实践,正是为了让来自特教学校的儿童和本园有特殊行为的儿童,获得更具针对性的教育。
融合教育走向有效需要读懂儿童。读懂儿童,需要以细致的观察为基础,唯其如此,才能准确读懂孩子的心语。在研究中,要多做观察记录,多开展实践叙事,注意对个体的持续关注,积累大量有效的研究资料,从中真正发现儿童的秘密、童年的秘密。
融合教育的突破口在儿童的游戏活动。通过课堂观察,特殊幼儿深度介入课堂,多半是在游戏情境的感染下自主发生的。在那一刻,他们似乎忘记了原先的羞怯,展露出一个孩子所独有的天真。在课后与幼教工作者的访谈中,他们也表示,游戏促进了特殊儿童和普通孩子的交往,融入成为一种自然的状态。因此,融合教育要走向深入,实现真正的融合,需要教师结合教学目标,精心创设游戏情境,让儿童在安全自由的心理氛围中实现与同伴的正常交往。
融合教育走向精深需要专业团队的有效整合。融合教育涉及特殊教育、普通基础教育、个别化教育、群体教育等多个领域,需要对儿童心理学、生理学乃至病理学有较为专业的了解,是一项跨界的研究。其探索实践除了幼儿教师、特教学校教师以外,还应汇集诸如儿童医学工作者等专业人士,集体攻关,从多个角度审视教育难题,从多个维度寻求破解之策,从而使融合教育更具科学性、专业性,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受到尽可能好的学前教育。
融合教育是一项浸透了爱的事业,我期待它盛开出灿烂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