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是当前听力障碍最有效的干预手段之一,助听器使用效果是听力师、听障者及其家属、助听器验配机构、助听器厂商的关注重点。近年来,助听器的满意度和使用率一直不高,有学者认为,95%的听障者可以从助听器中受益。本文从听障者的听力学参数、助听器效果满意度等共同评价助听器使用效果,并从技术层面分析影响助听器使用效果的主要因素,以期为助听器在听障者群体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参考信息。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40例经过专业验配赴我中心进行听力咨询的听障者,男14人,女26人,平均年龄58.40±18.63岁。平均听阈71.60±12.31 dB。助听器侧别右耳24例,左耳26例,均配戴助听器1年以上。
1.2 研究方法
1.2.1 病史询问及耳部检查 对每名患者行病史询问及常规电耳镜检查。
1.2.2 裸耳纯音测听 即纯音测听。在标准双室隔声室进行,纯音听力计型号为GSI 61。测试结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1997年的听力损失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即根据0.5、1、2、4 kHz气导平均阈值,将听力损失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
1.2.3 助听听阈测试 测试前确保助听器在最优状态。测试声场按照标准声场进行校准,扬声器的高度以受试者坐下的高度为准,扬声器与受试者头部中心在同一水平面,距离为1 m,扬声器与测试参考点成45°。测试信号为啭音。测试频率0.25~4 kHz。因低频对中老年人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0.25 kHz纳入分析研究范围。测试结果依据助听听阈值相对于香蕉图的不同位置所规定的听觉康复评估标准进行分析,即0.25~4 kHz都在香蕉图内为最适,除4 kHz外都在香蕉图内为适合,除3、4 kHz外都在香蕉图内为较适合,除2、3、4 kHz外都在香蕉图内为看话。1 . 2 . 4 问卷评估 采用日常生活助听满意度问卷(satisfaction with amplification in daily life,SADL)进行评估。此问卷由Cox等研发,李玉玲等引入国内,一共包括15个问题,分为4个方面:①积极作用(问题1、3、5、6、9、10);②服务与花费(问题12、14、15);③负面作用(问题2、7、11);④个人形象(问题4、8、13),答案为A到G,对应评分1~7(表示程度,1分最弱,7分最强),计算4个方面的平均分及所有问题总的平均分。所有问卷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完成填写。
1.3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 19.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所用的统计方法主要有统计描述、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被试配戴助听器的50耳中,轻度听力损失0耳,中度9耳,重度29耳,极重度12耳。1耳配戴ITE助听器,6耳配戴ITC助听器,16耳配戴CIC助听器,27耳配戴BTE助听器(含受话器外置助听器)。听力图分型:22耳为平坦型听力图,18耳为陡降型听力图,6耳为下降型听力图,4耳为切迹型听力图。
2.2 助听听阈情况
被试裸耳听力与助听听阈情况见表1。从整体看,0.25~4 kHz频率范围内,6耳所有频率助听听阈全部在香蕉图内,15耳1个频率未在香蕉图内,12耳2个频率助听听阈未在香蕉图内,8耳3个频率助听听阈未在香蕉图内,9耳4个频率及以上未在香蕉图内。见表1。助听听阈值位于香蕉图上方按未落入香蕉图计。依据助听听阈值相对于香蕉图的不同位置所规定的听觉康复评估标准,本研究中6耳达到了最适,10耳适合,3耳较适合,3耳看话,其余无法根据当前的判定标准进行划分。从频率来看,37耳4 kHz没有在香蕉图内,15耳3 kHz未在香蕉图内,10耳2 kHz未在香蕉图内(含2耳过度补偿,超出香蕉图范围),10耳1 kHz未在香蕉图内(含5耳过度补偿,超出香蕉图范围),9耳0.5 kHz未在香蕉图内(含2耳过度补偿,超出香蕉图范围),17耳0.25 kHz未在香蕉图内。
2.3 日常生活助听满意度问卷得分情况
代表总体满意度的总均值( 5 . 3 1 )、积极作用(5.89)、服务与花费(5.28)、负面作用(4.43)分值分别高于标准值(4.90、4.90、4.70、3.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个人形象得分(5.06)低于标准值(5.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助听器作为听觉补偿最有效、应用最广的手段之一,若助听器都达到理想效果,不仅可以使庞大的听障者群体获益,也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这是听障者和听力师的共同目标。当前助听器普遍使用效果如何,与理想水平有多大差距,差距在哪里,原因何在,症结在哪里,如何针对性地采用有效方法进行改善与提高,目前尚无统一定论。本文随机选取了40例50耳经过专业验配的助听器,从听力学参数及听障者主观使用感受对助听器效果进行了评价,并试图找到普遍影响助听器效果的主要因素。助听器效果的评估首先应该是助听听阈评估。虽然近年来患者的主观感受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作为这方面代表的言语测听和问卷调查越来越多地用于助听器的效果评估之中,但足够的听觉补偿是听清言语,获得理想聆听效果的基础。因此,助听听阈是评价助听设备效果的重要内容,也是其他能力达到康复的基础。本研究采用助听听阈作为助听器效果的评价方法之一,以听力学参数来衡量助听器来检验听障者是否获得理想听觉补偿。
本研究中22耳为平坦型听力图,理论上应获得比较好的助听效果,只有6耳助听听阈全部在香蕉图内,1个频率未在香蕉图的有15耳,补偿效果差强人意。考虑到重度听力损失(29耳)、极重听力损失(12耳)度占了受试耳的80%以上,有一定的补偿难度。从频率分析,37耳4 kHz补偿不足,3 kHz 补偿不足的有15耳,10耳2 kHz不在香蕉图里(含过度补偿),说明高频普遍补偿不佳。当然,过度补偿也不能达到理想声学效果。各频率听阈均在标准范围内是最理想的。本研究中有频率阈值落在了香蕉图上方,考虑到听力师在进行助听器调试时,通常采用面对面调试,更多地以听障者的主观感受为主。此外,尚有部分耳低频没有获得理想补偿。理论上,低频较少出现补偿不足的情况。中高频一直是听力补偿的重点,低频补偿方面也不应忽视。考虑到本研究中部分耳低频达到了极重度听力损失,这可能也是影响听力补偿的重要因素。
对于日常生活满意度问卷,其代表某一方面所得的分值与标准值越接近,说明助听器越能满足听障者的需求,若低于标准值,说明此方面还未达到要求。本研究中代表总体满意度的总均值、积极作用、服务与花费、负面作用得分高于标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听障者普遍认为使用助听器后获得了较好的听觉改善,包括与人交流、音质,以及部分心理认可度,且对工作人员态度及助听器质量也表示认可。对于个人形象,得分低于标准值,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听障者还是比较介意配戴助听器后对于个人外观形象的影响。本次测试结果与李玉玲等的研究较为一致,与唐艺芬、陈向红等的研究结果有差异。本研究与李玉玲等均为对已配戴助听器的听障者进行效果评估或回访性调查,研究对象都为成人。唐艺芬和陈向红等为比较助听器选配后3周和3个月后的效果,所选研究对象为新选配助听器的老年人。但这些研究都有一个共同之处,个人形象得分低于标准值,即研究对象普遍认为配戴助听器有损个人形象。
助听器并未达到最佳听觉补偿,但是听障者仍然对助听器总体满意,且持积极态度,此与高婷婷等的研究一致。考虑到人工耳蜗有严格的适应征,且有手术植入风险,患者出现听力障碍问题后,助听器依然为大部分人的首选,甚至还有可能是部分听障者的唯一选择。尽管助听器未必达到最佳效果,听障者整体上却依然感到满意,说明听障者对助听器的要求没有太高,同时也表明了对于改善听觉状况的迫切。助听器满意度和助听器受益度也未必完全一致。还有人提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并不是助听听阈在香蕉图就最好,而要注重患者自身感知和言语分辨情况,听觉言语改善情况也是助听器效果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真正使助听器在听障群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尚有不少提升空间。听障者自己对于听力损失和助听器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应予以正确引导。社会文化及家庭氛围的影响也很重要,全社会应共同为听障人士营造宽松和谐的使用环境。此外,本研究样本量有限,有条件的话应开展较大范围大样本量的调查,使获得的信息将更为全面和准确,促进助听器使用效果的普遍改善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