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11.听听是什么声音
目的:培养孩子分辨不同频率声音的能力。准备:能发出不同频率声音的生活用品数个(如:脸盆、铝制饭盒、玩具口琴、哨子、瓷杯等)方法:将物品摆放在桌子上。家长敲击物品,使其发出声响,请孩子猜一猜是哪种物品发出的声音,猜对了,应给予适当的鼓励。提示:如果在家庭训练时,没有上述物品,可找其它发声物品代替。孩子如有一定言语能力,可让其说出发声物的名称。此游戏可分两部分进行:1、孩子面对发声物。2、孩子背对发声物。
12.传铃铛
目的:培养孩子聆听和参加集体游戏的能力。准备:小铃铛一个。方法:此游戏可在室内外进行。在室内进行时,大家坐在椅子上,在室外进行时大家排成一个圆圈或一列横队。队伍尽量挤的紧一些,先选一名孩子站出来,其余的孩子把手放到背后,非常小心的传递一只小铃铛。传的时候尽量不让铃铛发出声响,站出来的那一位孩子则想办法,猜出小铃铛在谁的手中。如果出列的这名孩子,离小铃铛很远,传递的时候可摇动铃铛,以引起他的注意。猜中之后,猜者和被猜者互换角色。提示:在传铃铛时,人不要回头看。在家庭训练时,家长可用别的发声玩具代替铃铛,藏在任意一个地方,让孩子寻找。
13.听音数数
目的:培养听觉记忆和计数的能力。准备:鼓一面(或任意一种能敲响的物品)、珠子数个(或苹果数个)方法:家长背对孩子敲鼓,孩子听到鼓声就拿珠子,家长敲几下,就拿几个珠子。还可以用手指作为计数工具进行游戏。家长对做的好的孩子给予鼓励。提示:敲击时的数目,不要超出孩子掌握的范围。敲击时,要有节奏,速度不宜太快。
14.看谁的反应快
目的:培养孩子对不同声音做出快速反应的能力。准备:安静的教室。方法:家长站在门外,发出各种声音。如:敲门、跺脚、咳嗽、拍手、叫名字等。孩子在教室里安静的听,当听到家长发出的某一种声音后,快速做出模仿动作,并发出声音。提示:对不同听力的孩子可以从判断一种声音,过渡到连续判断几种声音。
15.公鸡在哪里
目的:培养听觉定向的能力。准备:花公鸡头饰一个。方法:请一名孩子当花公鸡,其他孩子坐成半圆。游戏开始,孩子们一起说:花公鸡、花公鸡,你在哪里?说完后,马上闭上眼睛,当花公鸡的孩子躲在一个地方学公鸡叫,请孩子猜一猜花公鸡在哪里。第一个猜对的孩子,老师给予鼓励。并让其扮花公鸡的角色,游戏重新开始。提示:花公鸡必须在大家说完后再叫。此游戏在家庭训练时,可由妈妈和孩子当猜者,爸爸躲在某一地方,模仿公鸡叫,请孩子寻找声音的方向。
16.我的火车出发了
目的:培养听觉定向的能力。准备:火车头头饰四个。方法:一个孩子在中间当猜者,其他四个孩子站在猜者的前、后、左、右约1--1.5米处。背对猜者当火车头。游戏开始,其中一个火车头说:我的火车出发了,呜---。请猜者分辨是哪个方向的火车开动了。猜对了猜者和当火车头的孩子更换角色。提示:此游戏可以不受人数限制。更换其它内容进行。如:我的汽车出发了,笛-。
17.录音机里是谁的声音
目的:培养辩音的能力。准备:录音机一台、录好班上每一位孩子说话声的磁带一盘。方法:孩子围坐在录音机旁,老师放录音,请孩子听听它们自己说的话,并猜一猜是谁说的,说的什么,每次放2-3个孩子说的话,猜对了,老师给予鼓励。提示:在家庭训练中,可以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孩子自己说的话录下来,放给孩子听,请他猜猜是谁的声音。
18.听一听,学一学
目的:培养听音、辩音的能力。准备:听力训练磁带或平时录下自己周围的各种声音的录音磁带各一盘、录音机一台。方法:家长和孩子一起听录音磁带里的各种声音。如洗碗声、广播声、咳嗽声、婴儿的啼哭声、敲门声、闹钟声以及交通工具和各种动物的叫声等,看孩子能否分辨得又快又准确,然后模仿所听到的声音。家长请孩子仔细听录音机里播放的交通工具的鸣叫声和动物的叫声,听到后,快速说出是什么发出的声音。提示:这则游戏在家庭训练中进行时,如果没有录音机,家长可让孩子闭上眼睛,然后随意发出各种声音,让孩子听听、辨辨、学学。
19.猜猜我是谁
目的:熟悉小朋友的声音。准备:椅子数把。方法:辨拿椅子坐成圆圈,老师坐在中间。请一名孩子闭眼睛趴在老师的腿上,再请一名孩子到老师面前,拍闭眼睛孩子的后背三下,并说:猜猜我是谁。说完后,轻轻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大家一起说:猜猜我是谁。趴在老师腿上的孩子站起来,根据声音寻找被猜者。猜对了,更换角色。提示:游戏中,其他的孩子不能提醒,可以给两次猜的机会。在家庭游戏时,可由爸爸、妈妈当被猜者,学小动物的叫声,让孩子来猜。
20.找小鸭
目的:培养听音、辨音的能力。熟悉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准备:用大型积木搭几个小动物的家。方法:请几个听障儿童分别扮演小动物。如:小狗,小猫……,并各自在一个家里紧闭房门,请另外一个孩子做找小鸭的人,他可以任意走到一个门前敲门,然后说:这是谁的家?门内的小动物要叫出声来回答。如:喵、喵、喵。找小鸭的人判断出不是小鸭的家之后,继续往前走,直至找到小鸭的家。提示:在家庭训练时,如果没有积木,可以用椅子代替,家长藏在椅子后面学各种小动物的叫声,请孩子辨别。在听力训练的同时,可让孩子讲一些简单的对话。如:这是谁的家?这是小鸭子的家吗?对不起、没关系等。
21.我们是好朋友
目的:培养辨别、模仿不同动物叫声的能力。准备:各种小动物头饰(如:青蛙、狗、羊、公鸡、鸭子)方法:把孩子分成两组,戴头饰的坐成一排,不戴头饰的背对而坐成另一排。不戴头饰的孩子先后发出各种动物的叫声,戴头饰的孩子听到与自己扮演的角色相同的叫声时,马上站起来,寻找自己的朋友。找对了,两个孩子相互握手,成为好朋友,然后互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提示:游戏开始,可先由一个人发出声音,戴头饰的孩子去寻找,逐步发展到几个孩子发出声音,戴头饰的小朋友一起寻找好朋友。
22.小动物举手
目的:培养听辩词汇的能力。准备:各种小动物头饰若干。方法:给每个参加游戏的孩子分配角色,戴上头饰。老师开始发令,宝宝注意听,根据口令做出各种相应的动作。如老师说:小猪举手、小狗站起来等,提示:老师和家长尽量不让孩子看口型。老师发布命令时,速度可逐渐加快。
23.小孩、小孩,真爱玩
目的:通过听觉注意,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准备:杯子、椅子、盘子、勺、牙刷……等常见物品。方法:把准备好的物品随意摆放在活动场地四周。游戏开始,请孩子站成一排,一起说:小孩、小孩,真爱玩。说完后,集中精力听老师说下半句:请你摸摸椅子跑回来。聋儿根据指令完成相应的动作后,跑回原处。大家又一起说:小孩、小孩,真爱玩。请孩子们马上安静下来,老师再发指令:请把杯子拿过来,孩子快速拿杯子送给老师。游戏反复进行,指令随时更改。提示:老师发出的指令,应根据掌握语言的程度而定,可浅可深。根据听力状况,老师发出的指令,可选择面对或背对孩子的方式训练。难于辨别的,可加辅助手势,但重点应放在培养听障儿童的听辩能力上。对有一定言语能力的孩子,可让其做发令者。
24.大家一起找一找
目的:培养辨别同类语音的不同声调的能力。准备:杯子、被子、娃娃、袜子、衣服、椅子、猫、帽、书、树等卡片各一张,红五星数个。方法:把各种卡片分散放在桌子上,孩子围桌子坐成半圆,老师面对孩子坐在桌子一边。游戏开始,老师说出一个词汇,听障儿童根据发音,迅速找出相应的词汇卡片。看谁听的清、拿的对。老师对第一个拿对图片的孩子,奖励一个红五星,然后,老师把卡片放回桌子上,游戏重新开始。提示:以上词汇,可用实物代替图片。对有一定言语能力的孩子可用生词卡片。有些动词,在辨别声调时,可以用动作来表示。如:趴、爬。在家庭训练时一名家长做发音者另一名家长与孩子一起游戏,增强其游戏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