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家陶行之说:生活即教育。孩子的教育从生活中来,而他们生活的重心,当然是父母。因而,我们要把孩子能习得并运用的语言,尽量应用到生活中去。
在近期的内容中,小编会结合一些实用的方法,让大家言之有物、有的放矢,分分钟实操起来,举一反三来教孩子,帮助他们尽快康复。
首先,我们要遵循以下原则去教:
交往第一
语言是用来干什么的?交往、思维,交往是第一位的,学语言就是为了和别人交流,因而交往是语言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实用
我们教孩子的内容一定要结合生活,实用为上,要多说常用语,不要挑生僻字、词或一辈子见不到几回的东西来教。
灵活多变
耳蜗宝贝说话最常出现的问题是背诵对话,一变化就不知所措了,不会灵活应用。比如,你问他“几岁了”,他会回答,但问他“多大了”就不会了。
循序渐进
语言习得顺序是把离孩子生活最近的、常见的、常用的事物放在前面学习,不常用的、不常见的放在后面,句子的内容也要由简入难。
口语先行
口语是我们日常交流要用到的语言,因而在发音训练时,要做到“音不离词、词不离句、音义结合”。
其次,还要注重以下方面:
对话的全面性
我们尽量把可能想到的孩子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尽量分成不同的场景,这样教起来更有条理性,也更细致、全面。比如:认识自己、家、厕所、乘坐交通工具、公园、吃饭、帮妈妈做家务、衣服、玩玩具、购物、一年四季、生病、讲卫生、节日、邮局、旅行、上课等,每一个大主题下面又有若干个小主题,最好自己能制作成小课件,一天学一点。
语言的灵活性
很多妈妈平时挺能说,一到教孩子就词穷,不知道该说什么。其实,我们不妨发挥想象力,打开脑洞,灵活地运用语言来教孩子。比如问宝宝“你叫什么名字”这个问题,就可以变换各种方式,像:你叫什么?你的名字叫什么?你是谁?你有名字吗?你是XXX吗?妈妈的宝贝是谁啊?等等。
引导的情景性
就像上面提到的,我们要结合不同的情景,设计不同的口语对话。比如:“上厕所”,就要延伸出各种与此相关的口语对话,语言输入和认知引导。